安徽快3形态走势图基本图

2019-04-23 16:33:45

  作者:姚影  中国工商银行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7期

资本项目开放既有利于促进资本跨境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富的业务机会,但同时亦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成果显著,在支持境外企业上市、改革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促进境内外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绩。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海外投资松绑、金融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极大地促进了资产托管、“走出去”融资、跨境并购、人民币跨境资金池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也面临一些新挑战。特别是面对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业该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值得深入思考。

资本项目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不但为我国银行业注入了市场活力,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金融产品种类,包括银行托管、“走出去”融资、跨境并购、境外股权投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新兴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

银行托管业务蓬勃发展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接轨,银行托管业务得到不断拓展,呈现出全球化发展趋势。在传统的企业年金、券商理财、、资产证券化、股权基金、银行理财、跨境投资、社会保障和交易支付等托管服务的基础上,我国银行业借鉴国外先进托管银行的经验,从单纯的资产托管业务起步,拓展出了更多的衍生产品,通过增加附加值来满足资本市场需求。服务内容也扩充至交易监督、行政外包、绩效分析、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增值托管方面,形成了“基础托管+增值托管”的服务体系。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的蓬勃发展,还将银行托管业务的服务范围由境内拓展至境外,成为跨境投资者的重要合作伙伴、境内外交易服务的有力提供者,并推动整个行业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走出去”融资业务欣欣向荣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持续加大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以全球机构网络,服务企业的全球经营,通过海外发债、出口信贷、项目贷款、内保外贷、福费廷等方式,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为“走出去”的企业在沿线国家的投资提供信贷支持。在海外发债方面,2017年共有2157只中资美元债完成发行,融资总额高达3139亿美元。

跨境并购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国家对企业境外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明确,我国企业保持了持续的海外扩张态势,跨境并购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许多优秀的国内银行紧跟市场形势,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凭借完善的产品体系、广泛的网络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跨境并购融资服务,在跨境并购业务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国内银行还采用“并购顾问+并购融资”的模式,积极支持优质客户海外并购,提供并购融资、交易撮合、财务顾问、业务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利用结构化融资等优势产品支持“走出去”企业完成海外收购。从资金支持来源看,跨境并购中,国有银行持续发力,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参与,加上民营资金和基金的不断加入,跨境并购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

跨境股权投资业务方兴未艾

根据清科的数据,2018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额约10800亿元,投资案例约为1万起。其中,外币投资超4500亿元,投资案例1160起,投资金额占整体股权投资总额的42%。跨境股权投资市场十分活跃,且出现了美元基金募投活跃、市场资金向头部企业和机构集中的特点。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促进跨境股权投资的利好政策。特别是在上海、深圳等自贸区内,提供了更大的募资便利,允许自贸区设立的股权投资项目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向区内及境外募集资金,用于进行跨境股权投资。从IPO市场看,近年来国内企业境外上市数量反超境内,境外市场迎来小高峰。小米、新美大、拼多多等多家企业赴美股、港股IPO,境外市场回报倍数创近年新高,跨境股权投资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快速增长

2014年年底,新一轮自贸区金融改革拉开序幕,国内银行业为“中国制造2025”企业推出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中外资跨国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搭建全功能型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用于企业的自有资金的归集、流动性调配、短期财务性投资以及集中收付等,以满足在岸管理全球人民币资金的需求。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全面降低了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准入门槛,并将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值由0.1调整至0.5。许多国内银行把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加强业务推动,提高人民币在企业“走出去”中的使用程度,打造涵盖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融资、资金交易、RQFII、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资产托管、“沪港通”等在内的产品体系。更低的准入门槛和更高的资金融通额度,助推资金池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共设立资金池1800多个,涉及企业超过1.68万家。

资本项目开放带给银行业的挑战

国际化进程中的境外合规风险进一步增加

伴随中资企业加快“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银行纷纷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机构拓展和全球业务布局。但在全球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国内银行境外业务的快速扩张与其全球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所面临的监管合规压力也日渐突出。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因盲目扩张、风控薄弱、法律知识欠缺等因素引起的国内银行各类风险案件已超过十起。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合规风险案件违反的是最基础和最简单的合规应知应会事项,但所受到的处罚对中资机构的冲击和影响却是巨大的。

“走出去”融资业务的相关风险可能传导至母行

国内银行在国际扩张的过程中,其海外业务运营风险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走出去”融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跟随母国企业“走出去”。如我国某企业收购德国某汽车集团公司股份,需要大量资金支付对价款,该企业亦可能寻求国内银行在德分支外机构为其提供并购贷款。第二类是跟随东道国企业走出去。如韩国企业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韩的我国银行分支机构为该韩国企业提供履约保函、项目融资等服务。第三类是海外机构出于盈利考虑,主动参与到全球信贷市场中去,如新加坡某物流公司计划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退市,在私有化融资安排中也会出现新加坡以外国家的海外金融机构的身影。虽然上述形式和产品各异,但海外机构的跨境融资业务均脱离了母行所在国和自身日常经营的地理范围,信用风险和非信用风险会因此被放大。而国内银行境外机构的风险,有可能向母行传递。

资本项目开放背景下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总体看,资本项目开放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福利效应和长期收益;但外资大规模流入和宏观经济变量的不稳定,也将对银行业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应对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挑战,是我国银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利用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和互联互通,积极拓展资本市场业务

在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一般经历了封闭、间接开放、有限制的直接开放和完全开放四个阶段,我国目前还处于有限制的开放阶段,证券发行量迅速增长,市场交易活跃,经营机构众多,机构投资者群体逐渐形成。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有助于证券资本实现跨国自由流动,从而促进整个国际证券市场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同时,证券交易的国际化还可以使本国的投资者、投资机构走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进行交易。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改革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业务,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同时,我国银行业还应加强金融创新,稳妥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满足投资者投资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加强内外资银行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在国内业务方面,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而在“走出去”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则有更多的丰富经验。外资银行在外汇交易、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和个人理财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还具备集团联动和母行国际网络的优势,能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支持。而中资银行则拥有境内网络布局、文化和资金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互补,可以让双方得到共同的发展。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中外资银行应充分利用合作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产品业务、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分享相关经验,共同促进提高;另一方面,双方可加强业务合作创新,共享“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信息,为实体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方案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共同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和成效。

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更开放的平台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跨境并购既是在全球化格局和发展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外在动力,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企业升级改造的内在要求。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顶峰,2.44万家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13573.9亿美元,流量蝉联全球第二,占比首次超过10%,实现了双向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净输出。虽然我国对外投资增速迅猛,但从投资存量来看,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笔者也注意到,我国境外投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如国际投资环境日趋复杂,境外投资主体和行业日益多元,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未能真正落实,部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意识不强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优化,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

适度放松银行监管,稳步推进银行证券混业经营

从我国金融业所处的阶段和条件看,基于效率与稳定平衡的新型混业经营模式应该作为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虽然已经有所发展并逐渐体现出趋势性,但混业经营的程度在现有的法律和产业环境下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且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而言,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直面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提高本土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混业经营。在金融开放要求混业经营这一给定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发展路径,稳步推进银行证券混业经营,既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银行要主动提升境外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合规及信用风险

国内银行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应加强对境外业务经营发展环境和风险形势的分析评估,充分认识境外业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强对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形势、金融市场走势和金融监管环境的跟踪研究。因此同时,国银内行应注意其境外业务发展速度和规模,应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即在制定境外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经营特点、比较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针对境外业务相对境内业务的特殊性,建立、健全覆盖各类境外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此外,国内银行还应加强统一授信管理,实现对同一客户或集团客户的境内外统一授信,加强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强化大额授信集中度控制,尽可能通过与国内外同业筹组银团、开展分销等方式,来分散国别、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参与主体的丰富程度。而进一步扩大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加快“引进来”,丰富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市场活力和资金配置效率,形成双向开放的良好局面,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大国金融体系。

来源:福彩快三跨度和值速查表

上一篇:快三投注 游戏平台 下一篇:快三和值17后面开啥